close



如何引導孩子的不守規矩----小一生


走一趟校園,您會發現一年級的孩子最活潑可愛,一年級的教室最熱鬧有趣,但是小狀況也最多。上課時,有的孩子會忍不住和隔壁同學聊天、注意力不集中,有的孩子甚至會離開座位走來走去。下課了,大夥兒在外面跑跑跳跳,有的玩溜滑梯、有的玩球,玩得正高興時,「老師,小玉打我」、「老師,小志搶我的玩具」……一聲聲的告狀聲傳過來。也有的孩子玩得太忘我了,等上課鐘聲響,才想起自己忘記去上廁所了。放學回家後,有的孩子也有寫作業不專心的毛病,邊寫邊玩。這些「不守規矩」的情況,在小一生的身上是非常常見的。


為何孩子會不守規矩呢?從下列幾個原因來看


孩子的天性


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,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,注意力比較不容易集中,而且好奇心強烈,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,所以上課容易分心。再加上他們自我的概念很強烈,以為「只要是我喜歡,有甚麼不可以?」所以看到喜歡的玩具,就想拿去玩;借用別人的東西時,也會忘了先徵求別人的同意。又因為他們年紀還小,不會顧慮到別人的想法,很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就和同學發生爭執。因此,請家長體諒小一的孩子比較容易有不守規矩的行為。


大人的態度


 大人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守不守規矩有很大的影響。家庭大家孩子生得少,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寶貝,有時孩子不守規矩,父母會一再的包容孩子、容忍他們,不去要求他們改正,也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。有的父母雖然訂立行為規範,堅持度卻不夠,沒有要求子女一定要遵守,讓孩子以為大人訂立的行為規範不一定要遵守,不守規矩也沒關係。長久下來,孩子沒有從內心認同這些行為規範的情況下,自然養成不專心、不守規矩的態度。


習慣的養成


 孩子的行為表現與他日常生活的習慣極為密切,例如:有的家庭作息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,吃飯也沒有固定的位置,因此孩子從小作息就不固定。久而久之,孩子養成了錯誤的概念,以為可以隨興的做事、玩耍和拖延時間,進而導致吃飯漫不經心、吃吃停停,做事、遊戲、學習也是隨意而至,沒有規律。


 有時大人不經意的小動作,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。例如:父母邊吃飯邊看電視,邊吃早餐邊看報紙等,大人往往可以做到一心兩用,或一心多用,但年幼的孩子則沒有辦法做到。於是,他在模仿成人的行為,認同成人的做法的當下,不專心的習慣也因此而形成。


 小學一年級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,孩子幼年的行為,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。一個不守規矩的孩子,不但無法專心學習,影響課業,和同學也無法和平相處,人際關係低落,甚至因此而否定自己,喪失自信心,並影響孩子日後的表現和成就。養成專心、守規矩的好習慣,不但讀書、做事更有效率,而且也會因為師長、同學的喜愛,進而肯定自己,對日後的表現和成就有很大的幫助。因此對孩子而言,養成遵守規矩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。


該如何引導孩子呢?以下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


善用機會教育


 要教小朋友守規矩,如果只用八股教條來教訓他,小朋友容易產生排斥感。最好的方法就是「能在生活事件中機會教育」。玩遊戲的時候可以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,吃點心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吃東西要專心,帶孩子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教他要有公德心、遵守排隊秩序,發零用錢的時候可以教他儲蓄與節儉……有太多機會了!爸爸媽媽要多運用生活中每一個機會。


家長要以身作則


 孩子的觀察是十分敏銳的。要教導孩子成為守規矩的人,身教重於言教。 要求孩子的同時,除了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,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,言行一致。例如:告訴孩子遵守規則是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,並且讓孩子看到爸媽也隨時都在遵循這樣的行為規範。孩子雖然年紀小,但是大人的一 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,所以爸媽要特別留心自己的行為舉止,給孩子樹立好榜樣。


適當的鼓勵和指導


 不管孩子做得好或者不好,父母都要明確的回應,讓孩子清楚的了解自己行為的對和錯。當孩子有好表現時,除了物質上的嘉獎外,口頭、情感上的正面回應更為重要,例如:摸摸孩子的頭,告訴他「你做得很好喔!爸爸媽媽很高興!」。如果孩子有不守規矩的表現,則要去了解原因,然後明確的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,指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,並且要就事論事,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破口大罵,或是常拿他和其他表現好的孩子做比較,敏感的孩子可能會因常被責罵而喪失信心,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。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提及自己童年時相同的經驗,分享當年面對類似問題時心裡的感受,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等,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對他了解與支持,並願意努力去改進。


良好的親師溝通


 父母和老師平日必須有充分的溝通,取得一定的共識。管教孩子的方式或可稍有不同或各有所司,但在基本原則上要立場一致;爸爸媽媽和老師如果對行為規範的看法相差太遠,會讓孩子無所適從。甚至,聰明的孩子會知道哪一種做法對自己有利,而拿家長和老師其中一方的說法當另一方的擋箭牌。因此,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經常溝通並且密切配合,孩子的行為才會改善。


 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,行為舉止、生活常規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成長焦點。爸媽不都希望孩子聰明懂事,而且「守規矩」。其實父母只要以真心誠心,愛心耐心來接納孩子;以身作則,做孩子的榜樣;設身處地,對症下藥來幫助他;多用讚美替代責罰,並且和師長密切的溝通和配合,相信您家的孩子一定是位上課專心、做事積極、有禮貌、守規矩的好孩子!

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低年級版 200211月號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binna54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